当前,商业航天发射的需求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所推出的捷龙系列火箭,因采用纯商业模式进行设计,已经成功吸引了众多目光。
新需求催生新火箭
目前,微纳卫星、小卫星以及星座组网等发射需求正迅速上升。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致力于研发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的过程中,该集团采用了纯商业模式,并主导了捷龙系列火箭的研发。此外,该系列火箭的投资与运营责任已交由其控股的子公司负责。基于长征十一号火箭的技术平台,该集团成功开发了捷龙三号运载火箭;该火箭的研发目标是为低轨卫星提供支持;这一服务具备低成本、大批量以及高频率的优势。
可观的运载能力
刘伟,作为一院捷龙三号火箭型号的副总师,指出,这款火箭在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具有1.5吨的载重能力。该型号火箭的首次飞行实现了完美成功,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一院固体运载火箭系列化进程的顺利完成。其太阳同步轨道的载重能力可达500公里,涵盖了从200公斤至1.5吨的重量区间。整流罩的直径范围在1.2米至3.35米,其运载能力的梯度设计既科学又合理,这使得卫星用户能够享有更为丰富的选择。
创新热发射技术
捷龙三号火箭在发射技术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它首次运用了海上热发射技术。虽然冷发射技术能够有效保护发射平台,但其发射效能相对较低。与此相对,热发射火箭的升空速度较慢,同时其可控性和安全性也容易受到海洋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捷龙三号采用了创新的框式导向海洋热发射方案,这一举措成功解决了多项技术挑战,并且进一步显著减少了发射费用。
便捷的发射模式
捷龙三号发射任务将依托批量生产和储存模式进行。火箭将借助公路运输,被运送到位于海阳港的发射母港,并直接滚装至发射船只。运输全程不超过6公里,所需时间不超过2小时。这种便捷且高效的运输方式,显著提升了发射效率。
未来展望规划
我国正计划研发一款更大规模的捷龙四号固体推进剂运载火箭,这款火箭在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能够承载2.5吨的货物。同时,相关研究机构正积极研究液体火箭在海上进行发射的技术。面向未来,这款火箭预计将拥有“冷热结合”的发射技术,“固液结合”的推进系统,“固定与机动结合”的发射平台,以及“一船出海,多轮发射”的海洋发射能力。这些特点将为商业航天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发射基地升级
自2020年度,山东海阳启动了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的建设工程。进入2021年,该基地的首个阶段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并具备了年产10枚火箭的生产能力;展望至2023年,基地的第二阶段工程宣告竣工,届时基地将具备年产20枚火箭以及3枚火箭周转储存的能力,此举将显著提高固体火箭的发射效率。山东东方航天港正积极推进专业海上发射船的建造项目,并且对海上固定发射基地所需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升发射活动的经济效益和适应性。
捷龙系列火箭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预计该系列火箭将在未来多个领域带来创新性的突破。在此,我们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也请您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