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小蜡笔!

中国天眼在银河系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对多领域研究意义重大

科技资讯 3℃ 0

银河系广袤无边,蕴含着无数未解之谜。最近,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中国天眼”这一先进设备,成功观测到了一颗罕见的毫秒脉冲星,这一突破性成果为天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动力。

重大发现

5月23日凌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网络上发布了一项重要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所率领的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这一高科技设施,在银河系内发现了一颗名为PSR J1928+1815的毫秒脉冲星。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为10.55毫秒,并且大约有六分之一的时间,其光芒被伴星所遮挡,呈现出掩食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该伴星的质量显著高于普通掩食脉冲星的伴星。

_天眼发现的脉冲星是什么_天眼发现脉冲信号能代表什么

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天文学界持续关注双星间的物质交换及其演化过程。韩金林提到,多数恒星以双星形态存在,并共同经历演化。新近发现的这类掩食脉冲星,不仅为恒星演化、致密星吸积以及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等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资料,同时也为解决这些领域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

罕见特性

依据双星演化学说,质量较重的恒星通常率先转变为致密星,而较轻的伴星物质则被其吞噬。随后,双星在共同的外层物质环境中持续发展,这一过程大约持续千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独特的双星系统在完成演化后,其存在时间仅约为一千万年。在长达138亿年的宇宙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寿命不过是一瞬间的光景。据估算,银河系内类似的双星系统数量不过几十个,故而这次新发现的脉冲星显得格外稀少。

发现过程

2020年,由韩金林带领的研究团队着手开展了一项利用“中国天眼”对银河系脉冲星进行深入研究的计划。在处理大量数据与信号的过程中,科研人员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筛选,最终成功鉴定出了PSR J1928+1815。该脉冲星与其伴星之间的轨道周期仅为3.6小时,其紧密的轨道和快速的旋转运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伴星推断

韩金林提出,经过对多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能够推测脉冲星的伴星应为高温氦星。脉冲星信号的掩食现象,其成因是氦星喷射出的星风物质所造成的遮挡。这一发现表明,在共同经历包层演化之后,脉冲星及其伴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星系统。这一双星系统的演化历程,对于科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成果认可

《科学》杂志的审稿专家对该成果进行了高度评价,强调其具有卓越的科学价值。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对双星系统的公共包层演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它对恒星群体的演化、致密星吸积过程以及引力波源的预测等多个科学研究领域,均有望提供至关重要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天文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向前发展。

针对本次发现的这颗罕见毫秒脉冲星,其如何促进天文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您有何高见?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还请您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