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旨在确保行车安全,然而,其未进行充分咨询便擅自降低了马力,此举激起了车主的强烈反感,并在发动机罩等部位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马力限制引不满
小米SU7 Ultra车型对动力输出进行了直接限制,且在实施前并未征询车主意见或进行充分沟通。这款车型以其强劲的动力作为其核心特点之一,然而,这一做法让许多车主感到难以接受。光子星球通过与多位车主及潜在购车者进行交流,了解到其中不少人对这一举措产生了退车念头。尽管持有国际赛车执照的王金鑫认为自身符合解锁条件,无需担忧,但大多数车主并未享有这种便利。
机盖性能成痛点
众多小米SU7 Ultra用户表示,该车型前舱盖的性能未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他们认为,前舱盖作为影响车辆性能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不达标已对驾驶体验和车辆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雷总在直播中提及,原本设计有前舱盖,但在内部调研后取消了该设计,这一做法引发了众多车主对内部调研流程合理性的质疑。
补偿方案遭质疑
小米实施了积分赔偿政策,然而车主对此表示不满。该制度,自智能手机时代起便存在,但在购车环节显得格格不入,因为购车与购手机之间的差异显著。车主张远博表示:“一旦受到批评就给予赔偿,这无疑是对我们辛苦建立起来的高端车主信任的一种践踏。”无论是两万积分的赔偿还是更换普通铝制车盖的方案,都无法触及车主的核心需求。
车主看重高性能
众多车主青睐小米SU7 Ultra,主要因其卓越的性能,且对性能的各个细节有着严格的要求。张远博指出,许多消费者购买高端车型,看重的是机盖与风道的配置,他们认为这两者正是衡量车辆性能与价值的重要指标。在前期宣传中,大家对机盖和风道的期望值很高,然而目前的产品未能达到预期,这无疑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
品牌信任受冲击
小米汽车以往具有较高的保值率,许多用户将其视为“大玩具”,一旦兴趣消退,便可以高价转手。然而,近期事件导致车主对品牌的信任度显著下降。例如,车主龚书磊表示,若起初明确告知机盖仅为装饰件,他愿意为此付费,但现在他感到受到了欺骗。车主普遍认为小米并未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坦诚,这种做法极大地削弱了他们对品牌的信任。
高端之路待探索
小米在造车行业中的发展相对迅速,但在此次事件中却显现出了问题。这一危机使小米深刻认识到,若要打造高端品牌,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后期如何妥善处理车主的诉求、重塑品牌信任、重新布局产品研发与推广,这些均成为了小米亟待解决的难题。
小米近期所涉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针对此问题,个人认为小米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并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其次,对车主提出合理的赔偿方案,以表达对受影响车主的歉意;再者,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后,通过媒体和公关活动,积极塑造正面的企业形象,逐步恢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