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即将迎来一场盛大的恐龙化石展览,参展的化石来自全国各地,众多国家级的珍贵化石和具有高度科研价值的标本将首次对公众开放,这一消息无疑激发了公众的极大期待。
大展开幕在即
5月26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上海科技馆的组成部分,将隆重举行“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的开幕式。此次展览是全国范围内首次集中展示知名恐龙化石标本,共汇聚了来自12家博物馆和科研机构的118件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化石及重要模型。这一活动承载着非凡的意义。
珍贵标本云集
本次展览展出了大约80件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的保育级别与国家级一级文物持平。在这些展品里,共有42件是鉴定新恐龙物种的典型模式标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13件化石在《科学》和《自然》这两本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进行了介绍,其中2件化石甚至被选为《自然》杂志的封面,其科研价值不言而喻。
“镇馆之宝”现身
国内众多博物馆以其恐龙化石收藏为亮点,竞相展示自家的“镇馆之宝”,数量已逾数十件。其中,超过十件化石被尊称为“国宝级”的珍品。此外,众多以往仅在研究机构内部展出的珍贵标本,也将在本次展览中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三尊明星化石
2019年5月18日,三件恐龙化石首次对外展示,向世人展示了它们的神秘面貌。在这三件化石中,赫氏近鸟龙的化石样本被妥善收藏于我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其羽毛的保存状态之精美令人惊叹;与此同时,关于这些化石的研究论文也于2010年在《科学》期刊上发表。长臂浑元龙的化石样本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提供,该新种恐龙的模式标本于2019年正式被赋予名称;其研究复原图甚至有幸登上《自然》杂志的封面。另外,三叠纪时期中国龙的化石样本来源于云南省的禄丰市;这批化石样本是首次离开其发现地,在外地进行展出。
“五一”先睹为快
在“五一”假期,上海自然博物馆B2层的中庭区域吸引了众多目光,展出了三件特别引人注目的展品。其中之一,来自河南自然博物馆的巨型汝阳龙,其装架体长度达到了38.1米;另一件展品,由自贡恐龙博物馆提供,是合川马门溪龙,体长为22米;此外,还有一件天府峨眉龙,同样来自自贡,其体长为20米。这些展品尚未正式向公众开放,但已成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展览的受欢迎程度已攀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各方大力支持
上海市科委及市文旅局共同指导本次展览,并得到中国博物馆协会等众多机构的强力支持,具体执行由中国古动物馆负责。得益于这些机构的紧密合作,展览得以顺利进行。
本次恐龙展品丰富多样,极具观赏价值,请问您对哪件化石最为倾心?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