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们何时能够拥有个人手机的问题,近期在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不同观点此起彼伏,争论不休。
聚会抛出难题
近期,数位老友重逢。在聚会中,一位母亲不经意间提问:“你们认为孩子几岁可以拥有自己的手机?”她面露无奈,透露自己的十岁儿子天天都在强烈要求得到一部手机,理由是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已拥有,而自己没有手机则感到被排斥。此言一出,如同石子投入宁静的湖面,激起了一阵热烈的讨论。目前,孩子们对手机的渴望愈发迫切,这一现象成为了众多家长所面临的难题。
使用契机合理
过去,手机被视为成年人的专用品。而现在,儿童使用手机的理由显得更加合理。随着学校作业方式的改变,众多作业需要通过手机信息查看或直接在手机上完成。此外,孩子们在交流时,话题往往集中在视频游戏等方面,若不参与其中,便可能难以融入集体,甚至遭受同龄人的排斥。因此,一些家长也会将手机作为对孩子学业成绩优异的奖励,允许他们适度地放松。
自控能力不足
负责自我控制、判断力和延迟满足功能的孩子大脑区域——前额叶皮层,其成熟过程需至20岁之后。对于控制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来说,手机中的游戏和视频等诱惑力极大。据调查,有高达80%的孩子在拿起手机后难以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面对这些诱惑,孩子很容易陷入沉迷,这不仅会干扰学习,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使用好处颇多
尽管“手机有害”的观点时常出现,然而,若正确使用,手机能够带来众多好处。在孩子不断提问时,若家长因忙碌无法持续提供帮助,引导孩子利用手机自行查找资料,既节省时间又节省精力,更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孩子强化薄弱学科,这些均彰显了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的重要价值。
能力决定拥有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是否适宜拥有手机,取决于其是否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包括他们是否能够自觉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以及是否能够筛选出有益的信息。若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良好,则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拥有手机的初步条件,此时给予手机可视为一种授权;若表现不佳,则可能引发孩子过度沉迷手机的风险。
准备尤为重要
在将手机交给儿童之前,家长需完成两项准备工作。首先,应与孩子就网络现象及问题进行交流,以此提升其信息素养。其次,需关注孩子是否已准备好对手机使用的自主选择承担责任。与其纠结孩子何时能够拥有手机,不如更加重视培养孩子对选择负责的意识和能力。一旦孩子做好准备,手机将转变为助力其成长的工具。
家长们,请问您们认为您的孩子目前是否已经具备了使用手机的条件?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